近年来,天柱县禁毒帮教协会党支部充分发挥在协会中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立足基层农村、社区实际,通过夯实党建基础,广泛开展禁毒宣传,创新帮教模式,推进禁毒帮教工作的深入开展。以真心换真心,以真情感化失足人,博得帮教对象的信任和社会的好评。
“贴心服务”暖民心
为尽快让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协会党支部想帮教对象之所想、急帮教对象之所需。充分发挥支部示范引领作用,实施禁毒帮教工作网格化管理,巧用“支部+党员专工+网格长+网格员”服务模式,把服务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做到横到底、纵到边。
袁某某,爱人离走,母亲年老体弱无劳动能力,女儿在外读书。他家今年种植的稻田正值插秧时节却无劳力,禁毒协会的党员专工了解这一情况后,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一大早就赶到他家,当天就把他要种植的秧田全部栽完了。
“感谢协会,你们栽一天,我家吃一年,每年都有你们帮,要不是你们帮忙,我不知道要忙到什么时候。”协会的帮助,让袁某某感受到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更增强了他回归社会的决心和信心。
有一年除夕,协会党员专工谢银秀接到社区网格长的电话:康复人员杨某某,染毒被发现后,亲戚朋友不予搭理,被家人拒之门外。“自己开心的吃着年夜饭,服务对象却露宿街头,岂是一个党员该做的?”谢银秀想到这里,来不及挂电话,放弃与家人一起吃年夜饭的机会,一个箭步跨了出门,赶到杨某某家里,反复给杨某某父母和爱人做思想工作,谢银秀的真情和诚心感动了杨某某的家人,最终同意打开了家门。
自协会党支部成立以来,天柱县禁毒帮教协会党支部把康复人员当亲人,以贴心的服务、热忱的态度,办理了80余件小事,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理论宣讲”合民意
协会支部书记龙泰辉在参加完州党代会后,第二天就向支部传达了会议精神,组织学习了党代会报告。
为帮助康复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协会党支部开设“道德讲堂”,邀请先进模范代表现身说法,给20余名康复人员、协会会员、党员专工送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春节期间,利用返乡民工陆续回家的时机,协会联合综治部门到凤城街道润松村利用赶集日开展禁毒宣传活动,向群众播放禁毒电影。发放禁毒资料1000余册,展出宣传展板30块,接受群众咨询30余人次,向围观群众解答20余人次。通过活动的开展,加强了还乡务工人员对毒品危害的认识。
“以后要多放点,这类节目很好。”协会党支部配备的“流动宣传车”亮相在邦洞街道灯塔村,得到了群众的阵阵喝彩。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使群众对知识的渴望度得到了提升,缠着党员专工把所有的知识放了个遍。
正式凭着对党的忠诚、对工作的热爱,协会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协会党支部2014年分别被中共黔东南州委、中共天柱县委授予“五好基层党组织”。龙泰辉、谢银秀、张贤芝等三位同志先后被省禁毒委授予“优秀禁毒志愿者”、“优秀禁毒工作者”、“优秀禁毒专干”。2016年,龙泰辉还获全省、全州、全县“优秀党务工作者”殊荣,同时被评为2016年度“最美天柱人”。
“爱心帮扶”促民生
长期以来,协会党支部秉承“一个不能少”的原则,通过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实施“一帮一”“多帮一”服务,竭力解决就业和创业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让康复人员重获“新生”。
杨某某有驾照、会开车,只因误入歧途而不能自拔,生活过得极为困窘。起初,龙泰辉与谢银秀等党员专工将他推荐到中心市场一家百货批发部开车送货,后因他既要开车,又要上下货,体力不支,于是,又通过多方努力,帮他联系给一家个体户开工程车。如今,每月除基本生活开支外,有2000余元的收入,还娶妻成家,一家人快乐的生活着。
家住凤城街道的谭某,从强制隔离戒毒所出来后,就一直找不到工作。没多久,便带着妻儿到自家屋后开荒种地,放养了300余只土鸡,苦于没有富余资金,扩大不了规模。协会党支部了解情况后,向县政府和县公安局反映后,为其申请到了2000元的扶持资金,购买了一批雏鸡和鸭。还为他成功申报了微型企业,获得了15万元的扶持资金。
在协会支部坚强领导下,目前已脱毒49人,先后为16名帮教对象联系到厂矿、商贸、宾馆、餐饮店就业。帮助2人获得小额贷款,6人申请到城低保,5人申请到廉租房。涌现出3个养殖户,8个自主创业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