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庆瀛同志不忘党的培养和教育,他希望用自己的点滴善举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1997年9月,他在剑河二中支教期间,去到九仰乡民族学校,看见许多学生没有钱买菜吃,部分学生花一角钱买辣椒水下饭,心疼之下,当即表示要支助一个贫困学生。经过校长和班主任介绍,他支助了九仰乡基佑村的一位同学,支助她初中两年的学杂费和部分生活费。当时,他的家庭经济状况还比较拮据,为了省出这笔钱,他把烟戒了。他不仅在经济上帮助这位同学,还关心她的进步,不时去看望她,经常给她写信,跟她讲各种道理。感觉她学习有困难,就亲自去基佑村把她接到凯里来生活了两周,亲自辅导她学习。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他时刻不忘让学生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美好,尤其给予了贫困学生、留守学生、孤残学生更多的关爱。对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同学,他时不时带他们去家里做客,体验家庭生活;对于节假日不能回家的同学,他经常邀约他们一起过节;对于有重大疾病的同学,他像学生父母一样,想法为他们治病……
2003年,他担任2000行政33班班主任,班上一名来自施秉县双井镇的学生被医院诊断为视网膜脱落,需要做手术,但是该生的家里竟拿不出一分钱。他于是通过学校领导在全校广大师生中为该生捐款,结果募捐得到2600多元钱。当时,由于凯里的医院还未实施视网膜脱落手术,需要到省人民医院治疗,他不仅担心募捐的钱不够用,还担心学生去到贵阳得不到好的治疗。于是通过四一八医院的张冬花医师的帮助,联系上省人民医院的眼科主任张伟医师,亲自带学生去贵阳治疗。在张伟医师的热心帮助下,该生很快就被安排做了手术,张伟医师亲自主刀为他治疗。十天之后,学生康复返校,钱也尚有剩余。
2007年4月,高考即将来临,他担任班主任的2007届高三(2)班的一位来自天柱县凤城镇的同学需要住院做胆结石手术。他联系上学生远在广东打工的父母,但是,该生父母表示,请不了假,不能前来。他让学生的父母把钱寄过来,学生的父母又说没发工资,不能寄钱来,想请老师想办法解决。结果他为学生垫付了4000元住院费,凭该同学父母传真过来的一纸授权委托书,在手术协议书上签了字,班上的同学也懂事地安排了护理值班表,照顾该生的饮食起居。几天之后,该同学康复返校学习,顺利地参加了高考,并如愿地踏入高校的大门。
2008年9月,袁老师终于觉得稍微轻松一点了,遭遇严重车祸的妻子终于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尽管还要进行多次手术,但是他可以离开片刻;新学期开学要忙的工作也基本结束,他有时间和精力来关心那位还未返校上课的同学了。经过打听,知道这位同学家住丹寨县排调镇加配村,有一个堂叔在排调镇信用社工作。这天,他安排好学校的工作,乘坐班车来到排调镇,找到其堂叔的家,求得其堂叔的儿子带路。听说要去的地方还很远,他请求排调镇的领导派车送一程,结果镇政府的车把他送到了一个叫两河口的地方就返回了,因为前方的道路不通。他只好下车渡河赶路,从下午4点多钟一直走到晚上七点多钟,才到达加配村。这时天下起雨来,而学生砍柴未归。8点过钟,学生才回到家,袁老师一问他,果然是很想读书,只是没有钱。袁老师说,有党和政府,有老师和同学,什么困难不能解决?于是这位同学接过父亲递过来的100元钱,跟着老师冒雨赶路。他们来到河边时,河水正在上涨,袁老师一问,两个小伙子都不会游泳,便先趟过河去,试探水情 ,又返回来,保护二人渡河。渡了河,走到河边的小卖部,已是11点过钟,离排调镇还有很远的路,而一行人又累又饿。三个人坐下来休息,买饼干吃。这时听人说,排调中学的两位老师要骑摩托车回去,愿意带上他们。第二天,他带着学生返回学校,给了他300元生活费,帮他交了1200元的学杂费。后来,他两次带领全班同学为该生捐款,又得到学校和社会人士的支持(凯里市工商局吴坚同志捐款1000元),筹集了该同学两年的学杂费和生活费,使他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
他是党员,也是教师,他对学生的关爱,体现在教书育人的诸多方面。
2010年8月,他又一次担任班主任,因为很多人认可他的工作,就通过各种关系把学生安排进他所带的班级,他的班级拥入了很多的后进生,班级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单说学生就寝就问题成串:男生到了时间不睡觉,打扑克,吵闹,跑出去上网……由于教育无效,他抱上被子,住进了男生寝室……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来,很多学生在他的感化下转变了,学习成绩也逐渐赶上了兄弟班级。
袁老师常说,共产党员就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敢于改革创新,勇走新路。基于这样的想法,他主动请缨,要求担任2016届新生的班主任,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路子。为此,他付出了很多:他为了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设计的方案、制订的措施一个又一个;他为了教学生掌握自学方法,亲自制订培训方案,利用两个多月的课余时间,一个一个地、手把手地教学生自学;为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他建立了一个班级书柜,毫不吝惜地把自己积攒了几十年的心爱的图书拿出来让学生自由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