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稻谷飘香。天柱县邦洞街道铁厂村,漫山遍野的高山紫秋葡萄、钩藤、灵芝、石蛙等种养产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铁厂村地貌以山地为主,自然生态风光优美,空气清新,升级改造的202省道贯穿村内,交通十分便利。在州委宣传部帮扶单位领导及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的引导下,利用“特惠贷”,鼓励村民共同推进“十户一体”机制,打造林下养殖、药材种植、特色养殖等大健康产业,带动困难群众脱贫,目前全村贫困户已有103户办理“特惠贷”业务,参与“十户一体”创业,抱团发展走富路。
干部讲好政策 农民壮大产业
国庆、中秋之际,铁厂村高农葡萄种植场格外热闹,商贩、游人闻香而来,葡萄架下采摘忙,装进篮子装进框,车运手提带回家托进市场,人人快乐无穷。
“这高山葡萄水分多,特别甜,刚从树上摘下,很新鲜,拿到市场上好销得很。今天一共采了17筐,打算明天拿到邦洞集市上卖。”天柱县坪地籍商人吴林梅喜滋滋地分享到。
基地负责人杨义友更是无比自豪:“这葡萄全是用茶枯、牛粪、羊粪等农家肥施的,葡萄果闻起来香,吃起来甜,都是大健康食品呀。前来采摘的人络绎不绝,有些天一来就好几十辆车哟,把进出的路都堵着哩。”
如此丰收,坐地拿财的场景,有村民杨义友、村主任龙声清等人的付出,更有州委宣传部帮扶单位的领导、职工的大力支持与帮助,驻村干部的政策指导、市场引导,管理技术指导到位迎来的结果。
2013年,贫困户杨义友到湖南省芷江县考察葡萄种植,觉得金花坡特别适合种植高山紫秋葡萄,便拜师学艺,刻苦钻研半年多,2014年起开辟铁厂村高农葡萄种植场,种上葡萄50多亩成功了,“有钱图”,去年,他想着要扩大规模。
没有资金怎么办,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州委宣传部派驻铁厂村干部来了,向他宣传脱贫攻坚政策,讲国家目前推出“特惠贷”帮扶的措施,“十户一体”抱团发展的好处,分析种植市场等,于是他喜出望外,将愿意加入的贫困户招入种植基地,有土地的以土地入股,没土地的用“特惠贷”入股。今年他招进8家贫困户入伙创业,村主任龙声清担任户长,带领群众种葡萄外,还种植钩藤120亩。为使刚入股村民有收入,州委宣传部派驻干部引导杨义友把贫困户聘去老基地里管理葡萄,除草、搭架、采摘等做工领工资。
“这太好了,刚入团队就有事做有钱领,‘吹糠见米’好事来,脱贫有望了。”贫困户张家清笑哈哈地说。
“今年有20多亩葡萄挂果,产量近10万来斤,预计收入20万元左右,刚入股的贫困户有工资股。一年下来,每人工资也有几千元,出工多的今年就可以脱贫了。”
算起细账来,杨义友对“十户一体”抱团发展有信心:不愁投资,收入稳定,不愁工荒,风险低。
干部农民搭戏台 池塘石蛙唱丰歌
两年前,铁厂村村民谭诗均在寻找创业路时,看中了石蛙养殖,石蛙是名贵产品,风味特色,营养丰富,具有重要的食用、保健和药用价值,被美食家誉为“百蛙之王”,身价每公斤50到60元,且供不应求。
谭诗均吃透石蛙的养殖条件及技术后,充分利用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建场创业,成立了天柱县邦洞街道铁厂村清江石蛙养殖场,2014年正式投产,但投产两年多了仍没有什么收入,一个看似高收入的行当,却老是上不去,夫妻俩在纳闷。
2016年州委宣传部帮扶单位领导们、具体驻村干部们来了,看了养殖场,进行了研究,找出发展缓慢原因:一是规模小,当时养殖场只有几百平方米,蛙只有一两万只;二是市场窄,石蛙只卖当地,价格高多数群众消费不起,少人买。
针对问题,州委宣传部派驻铁厂村干部肖祖光说,他们曾组织村两委和养殖户进行了专题研究,为谭诗均指出发展之路:扩大养殖规模,扩大市场销路。
2016年8月,谭诗均在帮扶单位领导、驻村干部、村两委的鼓励与策划下大胆尝试,又租了1000平方土地,动员贫困户以土地入股、 “特惠贷”入股的方式加入,扩大规模,共同发展。
至目前,石蛙养殖场共有11个养蛙池,有蛙10多万只,今年有成蛙1000多公斤可销售,将有毛利收入20多万元。现有4户贫困户有意加入他的石蛙养殖场,年底要将养殖场再扩建到2000多平方米。
在石蛙场旁边的一个小屋里,谭诗均将一筐金黄色的小虫倒入分离机中,清理掉虫子的粪便,按大小来分离,小虫子慢慢地蠕动着,甚是可爱,深吸一口气,一股香味扑鼻而来。
“这是我自己繁殖出的黄粉虫,是石蛙的食物。闻着挺香的,人也可以吃。”谭诗均介绍,他饲养石蛙,主打健康产业,全以蚯蚓、黄粉虫、南瓜等天然食品喂养,养出的石蛙肉质鲜嫩,味道鲜美,美名传扬,目前生意好了,有驱车上门购买的,也有电话要货送上门去
的,供不应求。
铁厂村产业多了,大了。据村主任龙声清介绍,还有钩藤产业、灵芝产业、食用菌产业等,都在“十户一体”抱团发展捞“金窝窝”。(审核:姚学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