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着辫子,身材娇小,衣着朴素,透着一股书生气息,这样一个美丽娇小年仅27岁的姑娘,在享有“东方第一染”美誉的传统村落排莫村,邹燕显得有些不一样。
邹燕,女,中共党员,丹寨县文广局新闻记者,2017年4月被组织任命为丹寨县扬武镇排莫村第一书记。让传统村落村民共享发展红利,带领排莫群众脱贫致富成了她不忘的初心、坚守的使命。
沉下去,走村串户摸实情
排莫村辖3自然寨、8个村民小组,共513户、2164人,以苗族聚居为主的贫困村,拥有独特的蜡染艺术文化,被誉为“蜡染艺术之乡”和“东方第一染”的美称。
群众观念落后、基础薄弱、产业滞后成了邹燕到任后面临的现实难题。
驻村伊始,为摸清村民所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听取群众对发展经济的意见和建议,邹燕经常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地入户调查走访,了解村情民意,想法设法帮群众解决各种问题。她走遍了3个自然寨8个村民小组,重点访问了老村干、致富能手、老党员、困难户等人员,遍访全村175户贫困群众,真实地了解到村民的居住条件、种养情况、务工情况、教育和医疗负担等情况,心中更加笃定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
解难题,扶贫扶志拔穷根
“思路决定出路”。经全面走访,邹燕认为想要群众致富首先就要改变村民思想。到任不久,她及时召开懒转勤、勤转能、能转勤“三转”工作动员会,并与贫困户签订承诺书,修订村规民约,确保贫困群众思想从 “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从根本上消除“等、靠、要”的懒惰思想,积极带动贫困户发展“出列”。
邹燕深知:火车要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她的带领下,党支部“三会一课”雷打不动,组织生活会常态化开展,党员群众学习教育坚持每月2期,组织党员群众学懂搞明白党的十九大精神实质。同时,开办妇女手工蜡染技术培训班,真正让妇女撑起排莫“半边天”。
打基础,一点一滴获民心
群众的思想有所转变后,想方设法提高群众积极性、能动性成了邹燕“课题”。为此,邹燕经常开着自己的小汽车穿梭于排莫--扬武---丹寨之间的蜿蜒小路上,为村争取资金、物资,落实建设项目等。截止目前,邹燕为村民争取资金、物资,落实建设项目共计132.9万元,协调一事一议项目125万元,向帮扶单位县文广局争取帮扶村清洁风暴费用2.9万元、产业扶贫合作社发展经费2万元、传统民族吃新节活动经费2万元,话筒、水管、饮水机、冰箱、热水器各类资金和物资共计1万余元等等。
通过她的努力下,村内新修建了休闲凉亭、通组道路得到硬化、村寨卫生靓丽、村委办公室陪套设施更加齐全,一年一度的排莫苗族吃新节在欢愉氛围中顺利开展。“小姑娘对我们排莫村各项工作都很用心用力,我们将会跟随她的步子走,建设排莫更好的明天”村民小组长杨春鹏表示,第一书记是真实为民谋发展,大家齐心协力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抓产业,因地制宜找准脱贫路子
排莫是扬武镇最为偏远的苗族村寨之一,干燥缺水、土壤贫瘠,让该村在发展产业上被迫受阻。“东方第一染”的美誉让排莫文化备受推崇,村里的女性从十几岁的少女到八九十岁的老妪都精通蜡染技术。让文化产品走出深闺,实现农户增收成了她的目标。
在她的带领下,成立哎呦扶贫产业专项合作社,发展社员142人,以钩藤种植和蜡染手工制品成为主导产业,目前钩藤种植150亩,产业覆盖所有贫困户。
吃新节是排莫最具有特色的文化节日,成了宣传蜡染文化、打造蜡染文化符号良机,邹燕多方筹资在村开展了蜡染、斗牛、爬竹竿等丰富的民俗活动,并增设蜡染体验和“吃住农家”项目,增加农户收入。此外,还有效利用自身传媒资源多方联系国内外媒体,省内外摄影师、学者及新闻记者参加吃新节。
交付首批民族蜡染手工制品
“今年9月,排莫村哎呦合作社成功与凯里苗妹公司交付3万元的首批民族蜡染手工制品,第二批3万元订单正在紧张赶制中,另外有40万订单项目正在洽谈中。”村党支部书记王光娥喜笑颜开。
从新闻记者到村“第一书记”,这不仅仅是角色上的转变,她深知,她窄小的肩上扛着的是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希望、肩负着的是脱贫攻坚的重任。她要不断提高自身党性认识和政治觉悟,实时掌握上级文件精神和惠民政策,继续狠抓“精准扶贫、产业助贫”,踏踏实实做好群众身边的“暖心人”。要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尽情挥洒在这片土地上,活出属于自己的别样青春!(审核: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