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县以“党组织引领、合作社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党员示范带动”为抓手,全面推广“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切实增强农村发展能力,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党组织引领,夯实基层基础。一是建强党组织让后进变先进。通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农村社区“六好六强”示范创建,建强农村基层党支部,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近年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23个。二是选优配强班子让队伍由弱变强。将服务群众意识强、具有较强致富能力和开拓能力的人选进村“两委”班子,把“一好双强” 和“四有四能”能人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和居(社区)党组织书记,选优配强全县69个村(居)村级班子,其中村支书、主任均在村级经济组织中任职。三是精准选派驻村干部让帮扶由浮变实。精准选派182名驻村第一书记(38名)和驻村工作组到村开展帮扶。目前,全县36个驻村工作组帮助村成立脱贫攻坚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36个,帮助谋思路出点子562条,协调解决资金7015万元,解决困难问题810个,办实事好事577件,化解矛盾纠纷142起。
合作社推动,增强发展动力。一是“办活”村管合作社。大力推广三穗县颇洞村“党支部+合作社”经验做法,在全县63个中心村通过建立“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让村集体经济由无到有由小变大。如,宣威镇乌羊麻成立乌羊麻旅游农林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带动、农民变股民,示范户带头、能人变商人,金种子带帮、个体变微企,党支部带领、空壳变实体“四带四变”为抓手,狠抓“党支部+合作社”式的乡村旅游发展,实现老百姓发展产业增收1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万余元。二是“盘活”村集体资产。采取门面租赁、农贸市场等方式盘活集体资产,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增加村集体收入。如,杏山街道杏山村通过村集体12个门面出租,村大型停车场和综合农贸市场收入等,实现村集体年增收100多万元,累计达800多万元。三是“舞活”村帮扶资金。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带动,采取“扶两头,带中间,先富帮后富”的办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6年,划拨36个贫困村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启动资金3687万元,划拨63个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启动资金315万元。
创建驱动发展,提升发展能力。一是“党社企联建”促经济发展。围绕建强党组织,健全合作社,服务好企业,实现好群众增收致富目标,探索“党社企联建”模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户增收。如,龙山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模式,目前全镇园区企业37家,龙头企业3家,7个村与龙头企业合作参与资金总量达550万余元,利益链接贫困户608人。二是“强弱融合”抱团促产业发展。以抓中间带两头均衡发展补短板理念,推行“村村联建”发展模式,打破各村各自为战情况,实现强村带弱村。如,贤昌镇通过与贵州麻江花果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采取“村村联建”模式,按照“5311”利益分配的方式,让贤昌、甲耳两村41户贫困户每户分红1667元,贤昌村、甲耳村集体经济分别增收0.4073万元和1.2626万元。三是“农文旅”一体化发展促攻坚。依托“农文旅”开发公司,2016年全县持 “特惠贷”、土地、项目资金入股的19个贫困村集体分红160万元,贫困户分红598.4万元,帮助1496户贫困户脱贫,真正实现“支部+合作社+公司+”抱团发展脱贫致富目标。
党员带头示范,群众积极参与。一是实施富民行动。深入开展以“金种子”带富行动计划,全县累计建立“金种子”组织458个,培育“金种子”示范户914户,带动939户3419人致富,目前,“金种子”开展帮扶398人,帮扶金额42.5万元。二是创新帮带机制。建立党员示范户“一诺双带双帮”工作机制。即每个党员示范户向支部承诺创办1个以上示范项目,明确2户以上贫困户作为帮带发展对象,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帮助找到致富门路。如:宣威镇翁保村乌羊麻“自管委”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发展蓝莓种植42户,从事农家商店超市4户,从事根雕加工、农机修理等服务行业12人,从事农家乐、农家旅馆经营23户,从事经营苗家豆腐、蓝莓泡酒等经营18户。三是实施党员带富工程。通过村支书及其他党员干部带头致富,拉起一串产业、带活一村经济、致富一方百姓。如,龙山镇复兴村通过村“两委”和第一书记吕忠飞的示范带动,全村34户群众种植葡萄103亩,2016年产值达93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