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苗胞苗年庆典,璀璨非遗文化盛宴。11月23日中午,2017年贵州·雷山苗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在雷山县城盛大开幕。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法国、老挝等20多个国家和广西、四川、凯里、兴仁、从江等20多个地区的苗族同胞庆祝团队也齐聚雷山,与十六万雷山苗族人民一同欢度苗年。
苗年是苗族人民庆祝丰收,感恩先祖的日子,也是一年劳作的结束和欢乐的开始。雷山县是中国苗族第五次大迁徙的主要集结地之一,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4%,素有“苗疆圣地”之名。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有苗年、鼓藏节、银饰锻造、吊脚楼建造、苗族飞歌、苗药等1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鲜艳的红旗挂满雷山县城,23个巡游展演方阵身着民族盛装,在清幽的丹江河畔展示悠久的苗族文化。长达几公里的万人巡游队伍中,包罗着雷山县1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萃集多种苗绣技艺绣制而成的五星红旗,直径1.5米的巨型银帽,十几个苗家大汉方能扛起的巨型苗族木鼓……一项项精绝的非遗作品震撼亮相,赢得人群阵阵欢呼与赞叹。
芦笙悠扬,铜鼓铿锵,银铃簌簌,绣裙翻飞。在长长巡游的队伍中,来自国内以及世界20多个国家的苗族同胞,他们身着不同的苗族服饰,组成了外邀方阵,向人们展示着全球苗族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此时的雷山,不愧为世界苗族文化展示中心。
欢声笑语里,巡演队伍陆续进入此次苗年主会场。省政协副主席蔡志君宣布2017年贵州·雷山苗年正式开始,震天礼炮中,苗年非遗展演正式开始。
在美妙的原创歌曲《姑妈回娘家》的欢快旋律中,苗家姑妈回娘家为整场演出拉开了序幕。身着盛装的苗家姑妈们,抬着鸡、鸭、鱼、肉、糯米饭,拉着娃娃回娘家看望亲人。“姑妈回娘家”是苗族宗亲文化、服饰银饰文化和歌舞饮食文化的大展示。洪亮的铜鼓声中,99位苗家姑娘展示的高山流水敬酒场面震撼全场。据介绍,这是雷山迄今为止人数最多,阵容最庞大的敬酒礼。
源于山水,取法天籁。“山水之音”章节以多种形式,生动展现了雷山苗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飞歌、情歌、古歌,给观众展现了原生态雷山的大美天籁。年逾古稀的苗族歌师白发苍苍,缓缓唱起沉郁、古朴的苗族古歌,述说着苗族恢弘悲壮的历史;阿妹阿哥以歌传情,热情缠绵,展现着苗族人民纯美勇敢的爱情观;音域高亢的苗族飞歌,唱起苗寨的新变化,唱出苗家人的新生活,歌颂十九大,颂扬美好的新时代。
演出中的“盛世银绣”章节,展现了全球苗族各个支系的民族服饰,给观众呈现了一场绝美的民族服饰视觉盛宴。精美的服饰是苗族人民独特审美的集中表现。近年来,通过文化交流活动,雷山县把苗族灿烂的服饰文化带到了美国纽约时装等国际性大舞台,展现了民族文化与时俱进的蓬勃生命力,向世人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
“芦笙响,脚板痒;铜鼓敲,心发慌”。苗族芦笙舞、铜鼓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项目之一。鼓笙齐鸣颂盛世。欢快的鼓点、悠扬的芦笙曲中,万名表演嘉宾与观众手拉手跳起了团结舞,一同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
雷山苗年自11月23日开幕,将持续至12月底。有为期5天的苗年非遗展演、世界苗胞雷山故乡行、苗岭之晨雷公山国际徒步大赛、多彩贵州·第十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遇见·家园”雷山大型影像展览、千人长桌宴等19项活动。
近年来,雷山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文化兴县、旅游强县”三大战略,不断挖掘、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将民族文化研究保护与文化旅游发展相结合。如今,雷山苗年已成为该县,乃至我州知名的节庆品牌之一,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宾客不断涌向苗疆,近距离感受苗族千年文化的神秘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