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的扶贫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把脱贫攻坚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全面推动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实现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双赢”的目标,关键是有一套行之有效、完善的党建扶贫工作机制。黔东南结合党建扶贫工作实践,提出“12345”党建扶贫工作机制。
完善一套党建扶贫机制,破解脱贫责任不清问题。紧扣“党委管、政府抓、干部帮、基层推、社会扶”五个关键,建立党建扶贫一整套工作责任体系,把精准扶贫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最大任务,列为各级党组织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的重要职责。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认真制定并严格落实精准扶贫工作责任制,突出扶贫攻坚任务,把精准扶贫工作与其他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定期研究解决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整合各类资源,形成精准扶贫合力向基层一线倾斜。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安排部署、带头驻点联系、带头调查研究、带头检查督办,建立和落实扶贫责任清单,每年不定期到扶贫联系点蹲点调研和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帮助部分结对帮扶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同时,强化领导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加强重点监督,保障精准扶贫稳步推进。
确立两项党建扶贫重点,破解脱贫目标不准问题。把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收入“双提高”作为精准扶贫的目标任务。一是做好农村党支部的脱贫,解决工作无威信问题。制定路线图、时间表,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清零计划,全面消除“空壳村”,解决有钱办事问题。二是实现党员贫困户的脱贫,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应大力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以“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等方式建立产业基地和发展村级龙头产业,支持和引导村级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千方百计增加村集体收入,增强“造血”功能。要以“党支部+合作组织+农户”等形式提高党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发展农村电商经济。
建立三看扶贫考核办法,破解脱贫导向不明问题。研究制定“党建考核看扶贫、干部考评看扶贫、干部任用看扶贫”政策措施,树立起“大抓党建、大抓扶贫”的导向。把精准扶贫工作列入党建工作考核和述职重要内容。把组织研究、精力投入、资源倾斜、破解难题作为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研判考评的重要内容,并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加大在扶贫开发中选拔培养干部、教育管理干部、监督约束干部等方面力度,对在精准扶贫重点工作、重点任务、重点项目推进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政治立场坚定、素质过硬、工作成效突出的,予以提拔和重用;对工作停滞不前、成效不明显的,要进行组织约谈问责。
开展四民党建行动计划,破解脱贫载体不实问题。把实施“金种子”带富计划促“富民”,实施“和谐乡村”建设计划促“安民”,实施“暖心秘书”服务计划促“便民”,实施“快乐家园”行动计划促“乐民”的农村党建“四民”行动计划作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力抓手,着力解决农民富裕、农村安定、群众便利、村民舒心四大问题。同时,加强农村法制服务,分级建立公共法律服务机构,落实公共法律服务购买经费财政预算保障机制。制定司法救助办法和道路交通受害人救助办法,开展老弱病残及扶贫项目的公证,失业、下岗、未成年、农民工等特困群体的法律援助服务。
配强五支党建扶贫力量,破解脱贫力量不强问题。选优配强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培养壮大一批在扶贫攻坚中带领群众致富的农村致富带头人。根据贫困村情况,结合干部能力特长、部门职能特点,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和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同时,分级分批组织对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等“五支队伍”进行全员轮训,重点把扶贫资金争取、扶贫项目实施、扶贫效果评估等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提升“五支队伍”发展经济能力、改革创新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化解矛盾能力、带领群众能力“五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