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供给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立足本地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突出精准和柔性引进人才,增强人才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资源是重要的创新要素。人才需求得不到满足、人员不得其所的现象,人才不够用、不适用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究其原因,除了人才使用激励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之外,人才有效供给不足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人才供给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立足本地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突出精准和柔性引进人才,增强人才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其中,特别要在两个方面着力:一是强化人才政策供给,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形成适应青海省情的人才政策体系;二是通过人才培养和引进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供给,形成人才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强化政策的有效供给,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关键在于完善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强化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建立全周期的人才政策质量观和质量保证机制,需要着重解决政策缺位、政策越位,特别是政策不“对症”、不“解渴”和政策含金量不高的问题,逐步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政策体系。
人才有效供给不足,突出表现为人才培养上的质量缺位和结构错位。这就要求人才培养体系更加突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导向,探索建立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培养供给,实现人才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凤非梧桐不栖。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环境条件相对艰苦,不像发达地区有成片的“梧桐林”,这就需要发现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小生态、小流域、小绿洲”,精准识别其中的“梧桐树”,并进一步研究其特性,分析适合的人才类型,强化引进供给,突出精准和柔性,增强人才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引才的潜力在于把柔性引才文章做足,以柔性提升人才供给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柔性”的本质是坚持以用为本,采取目标任务导向、个性化定制的使用方式,消除外部人才发挥作用与本地管理之间的张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对引进人才的工作目标任务做出科学安排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做好柔性文章,以更加开放包容、更加不拘一格的政策创新,为外部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更多空间,以“空间换条件”,使外部人才成为满足本地需求的有效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