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黄平县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努力把省党建促脱贫文件明确的“党带群、强带弱、富带贫”联动模式落到实处,在不改变组织关系、区划设置、土地及财产所有权的前提下,按照位置相邻、强弱互补的原则,打破地域界限,选择发展不平衡、彼此互补性强的支部、党员、村干、能人、产业,探索“支部带支部、党员带党员、村干带村干、能人带能人、产业带产业”为载体的“五带”互帮互助新机制,以整合农村组织资源推动生产要素流动,走出一条“帮带共建”的发展之路,进一步破解农村脱贫发展难题。
支部带支部。把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57个强村和57个弱村结成帮带对子,开展联建活动。强村党支部帮带指导弱村紧扣实施村干管理员额化、村财管理阳光化、阵地管理精细化、小组管理集约化的“四化强村”工程,倾力把“党支部+N”产业发展模式共建共享,带动弱村村级组织的政治功能、发展功能和服务功能得到提升。例如,一碗水乡通过推动强村与弱村村集体、技术户、贫困户“两户一体”实行联动发展,建成了融合1个高效农业种植园区、1个农文旅一体化观光园区、1个特色作物核心种植区的“2+1”产业党建示范带。
党员带党员。把结对帮带村所有党员按年龄、技能、性格等进行分类,按照年龄相仿、技能相似、性格相近的原则,采取“1+1”、“1+N”等方式,安排425名强村“金种子”党员结对帮带1250名弱村党员,通过在思路上引、产业上带、困难上帮,弱村党员在产业发展意识、先进性意识等方面有了明显提升。
村干带村干。建立“1+1”帮带机制。安排57个强、弱村之间的村组干部结成对子,就开展中心工作进行经常性沟通,共同研究解决农村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70多个。借助乡、村两级的“党建评议台”,强、弱村村组干座谈交流160多人(次)。
能人带能人。强村党支部主导本村致富能手、产业大户、技术人才等与弱村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发展困难相对较多的能人接成帮带对子。30多名强村致富能人充分利用本人创办或参与创办的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这个平台深化结对帮带,吸收160多名弱村发展不理想的能人以自己的资源、资产、资金参股经营,共同发展。通过建立产业发展联合体,推动强村与弱村能人共享致富信息、市场资源、发展经验,抱团抵御风险,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做大做强农村主导产业。
产业带产业。结合全县推广实施的“党支部+”产业(集体经济产业、返乡创业产业、跨区合作产业、农文旅产业、农村电商产业”)发展模式,探索以“村内跨组带,乡内跨村带,县内跨乡带”为主线的“三跨三带”模式,不断拓展产业带。18个联建村打破区域限制,依托现有的资源禀赋和龙头企业,探索村企共建、企企联建,实现了共同经营、共享利润、双促双赢。23个强村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基地,辐射带动弱村发展产业,建立连片化、规模化产业基地,进一步做大做强村级产业。
(信息审核:杨林副部长 作者:刘国军)